該方法在帶齒哈芬槽設計開始時就明確了結構的性能目標,直接把位移作為帶齒哈芬槽抗震性能指標和結構設計參數(shù),使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得到了很大簡化,更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比前一種方法更適用于基于性能的抗漭設計。
國內情況:我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把基于結構性能設計理論引人到結構優(yōu)化設計領域,提出基于性能的抗震優(yōu)化設計概念。1999年10月,在淸華大學舉行了高層建筑抗震設計新方法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New Seismic Design Methodologies For Tall Buildings” 研討會,與會學者對基于性能的帶齒哈芬槽結構抗震設計進行了廣泛地交流和討論。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04年頒布了《建筑帶齒哈芬槽工程抗震性態(tài)設計通則》,體現(xiàn)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研究的新進展,為下一代抗震設計規(guī)范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霣性能指標研究的編制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